產業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就是通過傳統企業與互聯網的融合,尋求全新的管理與服務模式,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,創造出更高價值的產業形態,在數字時代,無論個體還是企業都應該適應時代的變化,將資產進行數字化。
什么是產業互聯網
首先我們說什么叫產業互聯網,有廣義狹義定義。產業互聯網不僅是企業內部互聯網化,而是通過在研發、生產、交易、流通和融資等各個環節的網絡滲透從而達到提升效率、優化資源配置,更是產業鏈互聯網化,打通上下游,站在產業角度重塑企業核心競爭力。
當涉足到傳統行業,需要從營銷、設計、物流、制造、交付,甚至到金融、跨境的時候,還有海關、報關等環節,這個鏈條足夠長的時候,突然發現我們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不管用了,信息沒那么暢通了。
產業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就是通過傳統企業與互聯網的融合,尋求全新的管理與服務模式,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,創造出更高價值的產業形態,在數字時代,無論個體還是企業都應該適應時代的變化,將資產進行數字化,并通過互聯協作來擴大數字化資產的使用,增加營收,從而形成一種生態。
因為做互聯網再做爆款、做流量,如果做互聯網不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,這個互聯網形式是泡沫。我們今天的互聯網+創新不僅在營銷上創新,渠道上創新,互聯網化不僅是網絡營銷或在渠道天貓開一個店叫互聯網+,產業互聯網不僅是企業內部更是整個產業鏈上下游打通的互聯網化。我們一定要站在產業的高度和企業全局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。
哪些產業和領域更有機會實施產業互聯網
全中國有61個千億級的產業集群,今后的20年,互聯網改變和塑造所有產業,很多產業的關鍵領域都要被互聯網化。根據GE白皮書測算,僅在航空,電力,醫療保健,鐵路,油氣這五個領域如果引入互聯網支持,假設只提高1%的效率,那么在未來15年中預計可節省近3000億美元。
B2B平臺向交易和綜合服務化升級,成為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的綜合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已是大勢所趨,垂直類B2B平臺由于行業固定、用戶集中、企業間信任度高、同行業監管較強,更容易實現在線交易,尤其是大宗電商領域,鋼鐵、塑料、農產品等品類,在這一年均出現行業領跑者。
產業互聯網成功的四大核心要素
第一,你一定要企業利用產業互聯網,首先要改變重新塑造你的商業模式。中歐的趙先德教授曾說過,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有很多種,平臺、長尾、免費、顛覆式創新等,而平臺模式跟產業互聯網最相關。你做產業互聯網往往是做生態圈,做生態圈一定離不開平臺模式。
第二,你要知道你這個企業做產業互聯網,組織結構和人才準備好沒有,員工是不是創客化,是不是把大公司化小把小公司做大,組織是不是微型化,是不是敢于舍得引進外部人才。同時,要判斷傳統企業創始人有無開放心胸和創新精神,一個不敢否定自己,躺在過去功勞簿的創始人不太可能獲得互聯網時代的成功。
第三,我們做產業互聯網一定需要落地的資源,做產業互聯網一定離不開倉儲、物流、IT、媒體、營銷等資源,你的企業都有嗎?沒有就好比走路少一條腿,雖然知道方向,但寸步那行。
第四,產業互聯網離不開資金。過去做互聯網做資金三種方式,外部融資、公司其他業務部門補貼、或貸款。很多創業企業死去,不是他商業模式錯,不是沒有人才,而是死在資金鏈斷掉。企業需要和投資對接,因為沒有資金先不要談夢想,沒有資金先不要談你能跑多快,你一定跑得非常慢。
平臺轉型的“去3化”理論
陳威如的《平臺轉型》書籍里面講傳統企業要去中心化、中間化、去邊界化。第一,去中間化,直接連接—縮短價值鏈
企業過去是這樣一個產品研發、采購、制造、渠道到消費者,價值鏈太長,中農網有那么多客戶,有大B、中B、小B、小小B,今天中農網利用O2O商城專門做自己的小小B。去中間化的目的是信息透明、流程高效。過去很多企業賺信息的錢,賺當中的差價。
產業互聯網時代下的組織結構調整和人才布局
海爾的張瑞敏說過,海爾目標是轉型成為平臺型企業,他過去是海爾這架航空母艦的架構師,今天要把這個航空母艦拆成一個個小船,這是最艱難的。
海爾再也不是過去我們認為的小家電的公司,今天的海爾是產業互聯網公司平臺型企業,海爾正從產品完成產業轉型,提供解決方案,解決方案很多是服務收入不是產品收入。
海爾轉型的三個方向,第一做戰略,吸引一流的投資機構,開研發機構,全世界的專家。第二,企業是一個微型化的網狀組織。組織結構上,一定要對組織機構動刀,現在的業務跟過去的業務沖突嗎?新業務需要的資源是以前有的還是外面重新找的?第三,員工經營創客化。